目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索朱宏霜;1-4
马克思著作在民族学中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1998-2016)数据孟凯;王东波;白云;5-11
少数民族记忆的重建与丝路文化认同的生成姜国峰;12-16民族法学研究
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的宪法精神研究潘英;17-20
论刑事诉讼中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的保障杨雄;21-24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的基层自治研究——以法治价值观为视角陈慧妮;钟瑞栋;25-28
行政自由裁量权视角下我国民族地区行政法治的问题及对策冯莉;29-32民族社会学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公共管理与民族文化的结合研究白秀银;33-36
论西南偏远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中的宗族治理——基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J村的调研分析张露露;37-4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乡村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白维军;田焱;41-44
大数据环境下的民族区域新闻传播竞争力探讨张秋丽;45-48
黔中布依族乡村聚落景观特征及保护开发对策郁献军;过伟敏;49-52
彝族消费思想研究王祥兵;张学立;53-60
仪式成本与象征收益——美姑县彝族农民阿伙某某家尼木措毕消费观念研究曲比阿果;61-69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土家族传统戏曲的声腔语境及保护发展——以鹤峰“非遗”柳子戏为例刘红;殷瑰姣;70-73
论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张闽;赵洋洋;74-77
美学视阈下湘西土家族民歌艺术审视张贞;78-81
民族文化认同视角下云南德宏景颇族音乐的“族性音调”及发展郭旭;82-85
苗族生态审美意识研究安博;86-89
苗族信仰习俗中的自然观探究刘经纬;袁名松;90-93
空间视角下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形象塑造的影响——以贵州民族传统节日为例刘彩清;胡书玲;刘桔;94-9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创新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张健;98-102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发展郭家骏;103-10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危机与当代发展理念重构——基于文化博弈与疏离语境陈文婧;107-110
民族社会: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变异的主要机制李雪荣;111-114
试论民族区域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及其建构价值方永恒;张艺;115-118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创新保护发展路径研究吕海梅;陆虹;119-123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视觉情感意蕴唐洁;124-127
东疆维吾尔族织绣文化与中原的交流李楠;潘鲁生;128-131
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元代文学的特点及贡献郭辉;132-135
基于民族特色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研究赵康林;陈志莹;136-139
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在当代影视设计中的运用李易;140-143
宁夏回族地区伊斯兰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宗教审美谢亨蓉;144-147民族经济研究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许从付;刘晓鹰;148-152
四省藏区旅游业竞争力及空间格局实证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曹兴华;完得冷智;覃建雄;153-157
基于供给侧改革环境分析中西部少数民族区域物流效率的提升策略田丽;158-161民族历史研究
隋唐宋时期青藏高原的丝绸之路何大勇;162-166
东北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与唐朝战争探源柏松;167-170
地方精英与景观形塑:明代名贤田秋与贵州思南府历史景观形成考论李渌;171-178
文化认同与资本争夺——基于历史文化名人田秋籍贯之争的教育人类学解读梁正海;179-184
清初地方志所见贵州少数民族考——以蒋深《余庆县志》为例李储林;185-190
民族文化融合视角下的汉代战马及其现实价值初阔林;李洁;191-194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字研究
东部苗语孤岛母语使用情况研究吴秀菊;195-199
侗语文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彭婧;200-205
语言接触视角下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相关问题探究曹祝兵;206-209
生态语言学下少数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王雅萱;210-214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教育的本质及应然逻辑:价值论的视角江涛;苏德;215-219
新形势下民族教育的文化范式选择罗丽君;220-223
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戴志;张京州;张慧玲;224-227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研究陈秋兰;228-231
高校民族生教育获得感的异化与复归——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视角李营辉;232-23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母语依赖观念和英语学习探讨毕妤;237-240
城镇化过程中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适应性分析齐阿娜尔;洪俊;241-244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启示冯晖;245-248
投稿须知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