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与互鉴——以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视角陈学军;陈建樾;1-6
李维汉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重要贡献及其启示张红;郑信哲;7-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性建构的理论探源、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白茂峰;傅慧芳;孙少帅;14-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发展的贡献探究何雄浪;尹凤茗;21-26
新时代民族地区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特质及基本经验研究常春;邵鹏;朱琼迪;27-33
民族社会学研究
“民族生态文化”专题研究罗康隆;34
生态文化观下的生态生计耦合与生态安全研究罗康隆;吴合显;35-41
山地农业多业态经营的生态人类学探讨——以贵州麻山苗族和黄冈侗族传统复合农耕生计方式为例周丕东;杨成;42-46
环境、适应与文化: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疫病研究袁理;47-52
传统生计方式的文化生态适应研究——以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的生计方式为例王振涛;龙先琼;53-59
以“药用自然资源库”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研究——以侗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建构为例陶喆;向国成;60-65
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习惯规则司法适用的理论依据周相卿;杨丽泰;66-70
贵州民族生态伦理的三个维度及其生态文明价值龙正荣;71-77
清水江文书蕴藏的山地农耕文化探究王俊敏;吴述松;78-84
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标准的系统策略探究张湖婷;85-90
少数民族地区村域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罗琼;91-96
河南辉县六月送羊习俗的特色、功能及其象征意义李立;何星亮;97-100
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型研究彭岚嘉;朱乐;101-106
无竞争神明崇拜与非功利民间信仰——闽南地区“拜天公”习俗的人神互动逻辑孟庆涛;郑沛泽;107-112
家庭策略与社会结合:贵州东南乡村社会过继习俗的文化阐释王金元;麻国庆;113-119
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住屋文化研究龙玉杰;覃信飞;吴晓敏;120-124
海外民族志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丁宏;马宏;125-130
视觉文化时代我国民族史诗典籍对外出版与传播研究吴斐;131-137
民族经济研究
乡村振兴下贵州民族村寨农户生计转型机制与发展路径张军以;井金宸;苏维词;138-143
清代东北封禁政策下的流民生计——以吉林珲春为中心的考察关锐;刘小萌;144-150
区域经济一体化核心理论对泛珠三角区域省区发展的启示余怡;张继成;151-156
区域文化生态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李红飞;李杉杉;慈福义;157-164
民族历史研究
“贵州考古文化”专题研究周必素;165
明清时期黔东山区乡村社会发展略论——基于德江旋厂遗址的考古调查视角周必素;闵凯;166-171
“童恩正带”:羁縻·土司制度与山地中国李飞;172-177
鸡公山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张合荣;178-184
民族教育研究
差异与互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危机及应对——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张广利;万胤婕;185-191
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四堂联动”红色育人研究贾红霞;范建刚;192-198